张小兵:“完美”的作文,也可能令人乏味
一些学生的“优秀作文”看上去无懈可击
读起来却极易令人疲倦
这些“完美作品”刻意于语言表达与篇章结构的精美
而缺乏见识、胸襟和气度
究其原因
繁重的课业将学生固定在课桌椅上
追求完美的“小精致”是中学生无奈和下意识的选择
他们没有磅礴的资本和大气的条件
张小兵
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
完美也可能令人乏味
学生中不乏写作的“完美主义者”,他们总希望文质兼美,点点滴滴都美味香浓。于是,思想要最深,语言求最美,素材求最新……在文风衰颓的今天,他们的精神固然可贵,但效果往往欠佳,一些学生的“优秀作文”看上去无懈可击,读起来却极易令人疲倦,难以产生“读下去”的强烈欲望。读英国作家毛姆《总结》一书才发现,“完美也可能令人乏味”。
年轻的毛姆曾执着于改善自己的写作语言,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名家作品。他被斯威夫特的散文迷住了,“认定这才是从事写作最完美的方法”。但随着阅读的深入,毛姆发现:“然而完美有一个严重的缺陷,就是很容易乏味。斯威夫特的散文就像一条两岸栽种着白杨树的法国运河,贯穿一个优美而地势起伏的国家。它那安静的气质让你的内心充满了满足感,但它无法激发人的感情,也不能刺激人的想象。你读啊读,一会儿就有点厌倦。于是,尽管你敬佩斯威夫特的绝对清晰、简洁明了、自然流畅、毫不做作,但除非他讲述的事情特别吸引你,否则你的注意力一会儿就游离开去了。”与毛姆读斯威夫特类似的阅读体验,也可能发生在我们的身上。林清玄的文字句句动人,篇篇有哲理,篇幅短小而含蓄隽永,满溢佛的光辉。读《莲花开落》《温一壶月光下酒》《天心月圆》,语言质朴内敛,内容入情见性,可读了几篇就有“放下”的念头。精致、完美,是人的下意识追求,许多写作者也会不自觉地孜孜以求,然而,一辈子都没能体悟到完美带来的快乐,于他自己是遗憾,对读者而言又是一个疲倦接着一个疲倦。
人的审美追求是一个独特的存在。恰如一个人练书法,日日追求每一笔的绝对完美,将成为千字如一的“馆阁体”书家,至多成为“挑不出毛病”的文徵明,永远达不到王羲之从容变化的妙境。同样临池不已,是什么造成了二者的高下之别?卫夫人是王羲之的书法启蒙老师,她是怎样教小羲之书法的呢?且看她的《笔阵图》:
“横”如千里阵云,隐隐然其实有形。
“点”如高峰坠石,磕磕然实如崩也。
“撇”如陆断犀象。
“折”如百钧弩发。
“立”如万树枯藤。
“捺”如崩浪雷奔。
“横折钩”如劲弩筋节。
当我们还在刻板地描红,追求细节的完美时,卫夫人却将笔画赋于自然物态,变化万端,大气淋漓。如此看来,二者的高下之别,可能与见识、胸襟、气度有关,而二者的创造性及艺术表现力,亦不言自明。同理,写作教学中,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见识、胸襟和气度,而不是刻意于语言表达与篇章结构的精美。中学生作文为什么越来越像“馆阁体”?当然跟与自然隔离,与社会脱节,与缺乏对人生的思考紧密相关。人们总喜欢将写作者成为作家归结为“天赋”,却忽略了他们对自然、社会、人生的关注。
《文心雕龙·原道》说:“文之为德也大矣,与天地并生者何哉?夫玄黄色杂,方圆体分,日月叠璧,以垂丽天之象;山川焕绮,以铺理地之形:此盖道之文也。仰观吐曜,俯察含章,高卑定位,故两仪既生矣。惟人参之,性灵所钟,是谓三才。为五行之秀,实天地之心,心生而言立,言立而文明,自然之道也。”作家毕飞宇在《苏北少年“堂吉诃德”》中也说:如果你的第一位老师是大自然,你应该感到幸福。这句话道出了成为一个优秀写作者的秘密:自然会像老师一样教会你很多。鲁迅先生不只会如匕首、投枪一样战斗,也有充满自然气息的乡土味儿。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《故乡》是满眼的自然以及童心得以释放的自由、畅快,当然,还有失去“自然生活”的忧虑和怅惘。其实,鲁迅先生对自然的观察、体悟又何止于这两篇?散文诗集《野草》,小说集《呐喊》等都有精彩的“自然显现”,它们有的是象征,有的是哲思,有的是情绪……往往亲切而又发人深思。细究开去,徐志摩、沈从文、林语堂、丰子恺、萧红、汪曾祺、许地山、孙犁……哪一位作家不是出入于自然的“墨客”?再想一想,雨果、狄更斯、毛姆、加缪、海明威、梭罗……哪一位不是将自然凝结为文字的“老内”?写自然其实是在品味自然,与自然沟通灵魂,是一种交流,更是一种尊重。自古以来难有不关注自然的高级写作者——作家。
写作与自然、社会、人生的关系是天然的,是勾股定理一般的“公然存在”。但是,近些年来,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,难度、广度越来越大,庞大的教育体制将他们固定在课桌椅上,在最有时间的年龄“没有了时间”,成了矛盾而又荒诞的事实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追求完美的“小精致”是中学生无奈和下意识的选择,除此而外,他们没有磅礴的资本和大气的条件。加缪喜欢将自己置于“阳光与阴影之间”写作,不让阴影吞噬希望。作为一名普通教师,我们能做的只是于坚守中创造。教师要有“佛心”,先入应试苦海探得其津,再带领学生昂然渡过,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,让他们有机会和自然、社会、人生亲密接触。知道了大局才不会只求小局部;有了云蒸霞蔚的“大气象”,才不会一味雕琢细节而落入繁花似锦的“小蒸腾”。
追求精美本无可厚非,但以此为终极追求,且足不出户,思不离庐,势必陷入将写作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,“断气”“断魂”也在所难免。世人皆知诗人余光中是个极致的完美主义者,可又有多少人知道,他看夕阳要看到黯然神伤才归去?又有谁知道,为了把握夕阳西下时的变化,他那驱车追逐夕阳的激情?
(原文刊载于《七彩语文•中学语文论坛》2017年第6期)
END
往期精选 丨Editors' Choice
2.张小兵: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——查理斯·思特里克兰德的自白
编辑丨葛杰 王宇诗
图丨网络
七彩语文·中学语文论坛
订阅电话/微信:张琦 18652909212(添加时请注明订阅学校)
投稿邮箱:luntanzhongxue@126.com
长按上方二维码
关注我们的公众号
因本群人数过百,需要邀请才能加入
可添加小编微信(15601588673)
加入作者&读者群
与大家名师零距离交流